刘宏伟  刘进社

春天,总是多故事的。
还记得,2021年的武夷春光格外朗润。3月22日,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燕子窠生态茶园,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三茶”统筹讲话精神,如春天的第一声信号,似一缕缕骀荡的春风,拂过燕子窠,激活了茶园积蓄的一整个冬日的能量,一行行嘉树灵芽,如一行行春的诗句,欢快,轻灵而跃动。
茶业春天的画卷从燕子窠铺展开来。   
 
 
福建各茶区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的思路坚决果敢,铿锵有力。例如,著名的闽东茶区核心地宁德市,明确了自己的愿景:“努力建成中国最优白茶、特色红茶以及绿茶、乌龙茶等多茶类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茶产区”。
 
 
其实,一部茶史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三茶”融合得好,茶业就生机勃勃,什么时候失衡时茶业则如跛脚行路,磕磕碰碰,乃至于沉沦下去。最先感知国际市场风云变幻而茶行天下的福建茶业,深深理解这一点:科技是茶产业的第一推动力,文化不断打开茶的价值空间,中国茶叶走向世界市场同样需要文化开路。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建茶产业大发展中,科技、文化与产业齐头并进,为中国茶产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2020-2021年,福建“三茶”统筹的实践丰富多彩。福建茶叶单产量、总产量、茶树良种覆盖率、毛茶产值等等继续独领风标。全产业链环环相扣,健康有序,持续提升。这两年,福建省主导制定(修订)了3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7项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并声明公开58项团体标准和114项企业标准。茶企不仅积极贯彻标准,更化标准为经济效益,涌现出了像武夷星茶企摘取全国茶行业第一个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桂冠的茶企,以及八马、品品香等茶企以品牌成功开拓市场的案例等等,皆凸显出福建茶企实力的不断壮大与龙头茶企带动力的不断增强。
 
 
继福州茉莉花茶与茶文化系统之后,2022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福建茶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的又一个重大成果。这几年,福建茶文化基础建设令人振奋,诸如各地加紧编修地方茶志,《南平茶志》《宁德茶志》《政和茶志》等先后推出。而更多的地方茶文化建设亦可圈可点,像建瓯,已经启动北苑贡茶遗址勘探,目前已完成北苑御焙遗址考古勘探基础资料收集,下一步将梳理构建北苑贡茶文化体系。“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北苑贡茶兴盛时期,中国的贡茶生产进入专门化与制度化,贡茶制作技艺与传统的祥瑞文化完美结合,“一时之盛,诚为伟观”,制作、诗文、茶论、茶俗、宗教等空前交融,迅疾升腾出中国茶业空前绝后的一个巅峰,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疏于挖掘与整理。今天,福建的相关市县,在福建茶产业大发展时期已经意识到“建茶”这座中国茶文化富矿的价值,像建瓯就明确了“抢占中华茶文化的皇冠”,可谓定位精准,目标高远。相信不远的将来,消费者将会越来越领略到福建茶文化的瑰丽多姿,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中国茶文化的自信。历史上,茶是中国打破文明隔阂,促进文化交流,弘扬和平价值观的最成功的载体之一。在新时代,中国茶业开始了新的征程,历年的“茶叙外交”中总闪现着福建元素,福建茶人有责任率先讲好中国茶的新故事。
 
 
2022年11月29日,又一项终将载入史册的大事令茶界沸腾,即“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这是我国第43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茶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贡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福建省有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常重视,强调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这对中国茶界既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我们要扎实做好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系统性保护,推进传统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自信满满地走向世界。
 
 
这两年,福建茶业科技狂飙突进,更不断落地应用,赋能发展,以科技进步掌控茶业发展的主动。例如,安溪数字茶业建设就取得实质性的突破。2022年2月27日,“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成功发射,62天后“安溪铁观音二号”卫星再次升空。一俟组网成功,安溪县即可直接应用卫星遥感、现代光学技术和大数据等,开展安溪茶园病虫害测报、土壤肥力检测、茶叶产量测算和茶园抢险救灾等,为茶企、茶农进行茶园规划、管理、估产及灾害治理等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为县域智慧茶业体系建设打下基础性工作,进而逐步探索符合自身生产要素禀赋的内生发展机制,最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茶业现代化之路。再如,“中国(福建)茶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福茶网) 成立并运营,实现了茶业数据“活起来”,可实时化地反馈给茶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以为决策提供更科学的支撑。
 
 
在文化与科技的加持下,福建茶产业更为生机盎然,气象非凡,这在《福建茶产业发展报告(2022)》中得以集成性地体现。《福建茶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系统梳理了全省以及设区市“三茶”统筹发展的情况。从产量、产值的系列数字中,从综述到专题报告,均可看到福建茶业的进步,更从良种普及、制茶技术进步、品牌价值提升、小众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市场认可、茶业生产模式的创新性探索等等论述中读出了福建茶产业的提升,从而大大充实了对茶业的认知。报告不仅全面,剖析更有力度。例如,福建茶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的瓶颈(这也是中国茶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即加工粗放型多、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产品单一、附加值低、质量不稳定、市场拉动力弱等等,作者不是停留于泛泛之论,而是结合福建的几个茶区,条分缕析,展陈出各个茶区存在各异的疑难杂症,像漳州市,茶业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较弱,茶园基础设施薄弱,通往山地茶园道路要么未硬化,要么过窄,严重影响了沿线村庄茶农耕作和茶叶运输,较高的生产成本妨碍了茶业的市场竞争力。基于这种准确分析,报告给予的对策建议也就很接地气,不是空泛的“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创出富有区域特色的生态茶园模式”等。另外,典型案例的解析一直是报告的一大特色。这两年福建茶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特别丰富,如前所述,有茶文化的深入挖掘与整理,有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有标杆茶企的打造,有创新多元金融产品而助力茶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等等。这份报告选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深度解析就很有现实价值与标杆意义,毕竟在全国仅有的3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茶类项目中,福建就占有两席。
“圣代殷今多雨露,诸君何以答升平。”历史上,福建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发展茶产业,而今通过“闽茶海丝行”“福茶驿站”等,福建又引领中国茶叶走向世界。安溪举办的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就以安溪的数十家茶叶龙头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用“张榜领题”的形式,面向全球征集到两百多个参赛项目,涉及绿色生产技术、智能装备技术、茶叶深加工技术等,搭建了茶企需求与创新创业项目之间的桥梁,推动了产业、人才、技术深度融合。其实,在茶业大县安溪,茶业领域处处彰显着创新气象。例如,茶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引导茶农与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建立“1+X”的利益联结形式,目前全县已经产生了2400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通过加入茶业产业化联合体,茶农合作生产,打造产销共同体、质量共同体、植保共同体、创业共同体、茶庄园共同体,推动茶园变庄园,农民变股民,就业变创业,创意变创收,劳动变活动,深刻诠释了“三茶”统筹发展的理念。安溪设立了全省首家茶业专业支行——农行安溪茶都支行,实现快速高效为茶农服务,有效规避了小农生产应对市场的风险,实现了规模经营、质量联控、集约管理,让茶农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在乡村振兴中朝着共同富裕之路迈进,相信安溪的做法会像安溪茶业品牌化经营一样,具有广阔的示范效应,乃至于典型意义。
燕子窠的那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的“三茶”统筹讲话,深刻地推动了中国茶业的变革与升华。在完成了脱贫致富而迈向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引领下,中国茶业站在了新的起点,燕子窠也必将浓墨重彩地载入茶业史册。

福茶,又将迎来一个绮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