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的母亲

周银芳
 
阳春三月的一天上午,李岩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全村人在村头百年樟树下簇拥着李大壮,欢送这位建村以来第一个远离家乡参军的年轻人。
手扶拖拉机引擎发出“突突”声,像是在召唤李大壮抓紧上车。大壮正要坐上拖拉机去县武装部集中报道时,突然,他母亲张慧兰叫道:“壮儿,等一下,妈给你带去部队的东西丢在家里了,我回去取。”过了一阵,慧兰左手拿着一件棉马甲,右手提着半篮煮熟的鸡蛋,气喘吁吁地快步走来。
“拿着,这鸡蛋昨晚就煮好了,北方冷,我知道部队有军装穿,用了几个晚上才缝了一件小马甲,穿在衣服里头,可挡风寒”。慧兰边递马甲、鸡蛋,边对大壮说。大壮赶紧迎上去,双手去接马甲、鸡蛋。慧兰不小心,一个踉跄将鸡蛋摔了一地,马甲也掉在一旁,幸好大壮冲上去,一把扶住母亲,人才没有摔倒。母子同时蹲在地上把马甲、鸡蛋捡起。
坐火车到部队要三、四天,带着半篮鸡蛋肯定不方便,不带又怕伤了母亲的心,如何是好?大壮脑子飞快地想着应对的办法。无奈,只好编个理由对母亲说:“妈,部队有规定,集体活动不能带吃的,马甲我带着,拿两个鸡蛋在拖拉机上吃,剩下的留给您和爸补补身子”。慧兰一听,便挑了两个稍大一些的鸡蛋,塞进大壮的衣兜里,然后把其余的鸡蛋分给了在场的村民:“今天大壮外出参军,是我们家的喜事,也是乡亲们的喜事,大家分了这些喜蛋吧。”
分别时,李大壮紧紧拉住母亲的双手说:“妈,您多保重。”说完强忍着泪水,转身登上了拖拉机。大壮的父亲李水根也一同前往,护送儿子到县城。拖拉机开动时,慧兰流着不舍的泪水,边追边喊着:“壮儿,注意身体,注意安全,不要牵挂家里。”望着儿子挺拔的背影融入远方的尘土,直到再也看不见,她才缓缓地转过身去。往回走时,她的脚步有些发飘,眼神有些发呆,嘴里不停地念着大壮的小名。
 
 
傍晚,李水根从县城赶回来,一进家门就见妻子在厨房正往灶膛里添柴,火苗映着她若有所思的脸庞。“我来吧,你休息一下”。水根对慧兰说道。慧兰退到一旁,看着丈夫把晚饭做好后说:“水根,我越来越忘事了,昨天中午做饭忘添水,锅都差点烧裂了。上午送壮儿时,把鸡蛋和马甲又落在家里”。她咳嗽了几声,又说道:“哪一天我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你要照顾好自己,千万别告诉壮儿,不要让他在外分心”。
水根听了,鼻子一阵发酸,眼角潮湿,喉结滚了又滚。他想起前几日,慧兰半夜爬起来,在衣柜里翻找旧棉袄时自言自语地说:“壮儿过几天要去县城上学,冬天要穿暖和点。”水根心想,明明儿子是去参军,她却当成上学。不免长叹了一口气。
他们夫妻俩生了八个小孩,只活了大壮兄弟俩。水根知道两个儿子就是慧兰的命根子,只要常提起儿子,就能延缓她的病症。他对妻子说:“你常想着壮儿就不容易忘事了。”“是啊,我还等着壮儿从部队传来的好消息,怎能忘事?”慧兰眼里一亮地说。
“慧兰,你还记得壮儿出生刚满月我去抱他的情景吗?”水根问道。“怎不记得,你弯下腰要抱他时,壮儿一泡尿喷到你脸上。你用手抹掉脸上的尿水说,臭小子,撒尿也不选时间,喷了老爸一脸啦。”慧兰兴奋地回答着。接着她又自豪地说:“当时我还叫你别吓着儿子,童子尿喝了可去老伤,有的人想喝都求不到呢。”“唉,一转眼,壮儿都十九岁了,也不知道他在部队怎么样?”慧兰的眼睛又溢出思念的神情。
“不要为壮儿担心,部队里的饭菜肯定比家里好,到队伍里有生活保证,又能学到知识,长本事,你就等着壮儿的喜讯吧。”水根想用此话减少慧兰的思子之情。“壮儿从小就懂事,听说吃了刚生下来的鸡蛋可大补身体,只要他看到老母鸡下蛋,就会用针把鸡蛋挑破一个口递给你。”慧兰手托着下巴,津津乐道地说着。“有几次还不是被你拦下没吃着,你说要留着卖钱,给壮儿兄弟俩交学费。”水根嘿嘿地笑着说。
水根每天都会同慧兰聊起大壮从小到大的趣事,经常逗得慧兰哈哈大笑,她似乎也不那么健忘了,精神头也好多了,干起家务活也有劲了。可是老年痴呆是难以逆转的病症,没过多久,慧兰去菜地干活,锅里焖着饭,出门时忘了添水、撤火,回来时早把饭烧焦了,幸好没有引起火灾,吓得她手捶脑袋责怪自己:“该死的,又忘事了。”
“壮儿,有一件事你妈不让我告诉你。她得了健忘症,现在越来越严重,这种病是好不起来的,只能延缓病情加重。你妈最在乎你兄弟俩,你的信息可能对她的病情有帮助,所以我才把她的身体状况给你说。希望你常写信回来,特别是你有进步的消息,一定要告诉家里,你妈听了心情肯定会好些。”水根看到慧兰病情趋于严重,只好提起沉重的笔向儿子求助。
不久,李水根就收到了儿子的回信。他一拿到信就念给慧兰听:“爸、妈,二老好,甚念。离家两个多月,我在部队一切都好,勿念。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汽车连学开车。我会认真学好技术,当兵时服务好部队,退伍回家也有一门手艺,没有汽车开,为生产队开拖拉机还是可以的。寄上一张照片,你们想念我时,就多看几眼。”慧兰拿过照片颤抖着手说:“壮儿瘦了,穿上军装更俊了。”突然,她三步并两步走出家门,跑到平时交往较多的几位老姐妹家,一一递上照片给她们看,并说道:“你看,这是壮儿开车的照片,我儿有出息了。”要不是李水根跟在后面,把她拉回家,她会挨家挨户传递儿子当上汽车兵的消息。
张慧兰年轻时身体就弱,操劳了半辈子,又多次受儿女夭折的心理打击,记性一天不如一天。开始只是常忘事,大壮参军半年多后,就渐渐认不清人了,唯独提起儿子,眼神还会时不时闪过一丝清明。李水根是村里的中草药医生,他尝试多种办法,也没能缓解妻子的病情。病情加重后,慧兰话更少了,大多时间,只是沉默地坐着,眼神放空,可一涉及到儿子的过往痕迹,身体便会本能地作出反应,嘴里也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地说上几句。
二儿子李铁蛋上初中寄宿学校,周末回家,刚到门口就喊到:“妈,我回来了。”慧兰听到声音,噌的一下站起来,张着双臂跑到门口,抱着个头长的快有大壮一样高的铁蛋说:“壮儿,你回来,妈好想你啊。”妈,我是铁蛋,我哥在外当兵没回来。”铁蛋牵着母亲的手说。“哦,是铁蛋啊,快进屋吃饭。”慧兰拍了拍铁蛋身上的尘土,牵着二儿子的手往饭厅走去。
 
 
有一天,铁蛋要回学校,深秋的天气已凉了下来,水根提醒慧兰帮儿子找出秋天穿的外衣,慧兰翻箱倒柜,找出了铁蛋的衣服。当看到大壮穿过的衣服时,慧兰自言自语地说:“壮儿长大了,衣服不合身了,去年还给壮儿做了一件外衣,放哪里去了?”她边找边说,急得满头大汗。不一会儿,远处传来货郎鼓“叮叮磕叮叮磕”的声响。慧兰眼睛一亮,连忙跑到厨房去找存放的牙膏壳,一看只有两个,她愣了一下,就把用了一半的牙膏挤掉,快步走到挑货郎的人跟前,把三只牙膏壳放在挑担上。“换块麦芽糖,要最甜的,我壮儿爱吃。”货郎师傅认得她,也知道她得了健忘症,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敲了一大块麦芽糖递给她。慧兰揣进怀里,转身就往家里走。她快到家门口时,看到一男孩路过,就把麦芽糖塞到男孩手里说:“壮儿,给,妈刚用牙膏壳换来的,慢点吃,别噎着。”这情景被从家门口走出来赶去学校的铁蛋看到,他心疼地说:“妈,那不是我哥,你又认错人了。”慧兰听了,似乎想起了什么,嘴巴张得很大,停了一会说:“不是壮儿呀,背后看着像。不要紧,壮儿是个懂事的孩子,他舍得把糖让给弟弟吃。”男孩说:“大娘,糖我不能要,我爸妈说,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铁蛋赶紧说:“你拿去吃吧,你不拿,等一下我妈会急出病。”“那好吧,谢谢大娘”。男孩双手捧着麦芽糖,向慧兰躹躬致谢后转身走了。这时,李水根也正好赶回来送铁蛋,他拉着张慧兰把儿子送到村口。
有一天,慧兰在家捡着老母鸡下的蛋,嘴里不停地说:“再生几个,壮儿、铁蛋的学费就凑齐了”。突然门口有一妇人喊着:“水根叔,我儿子烧的不行,快帮助看看。”慧兰听见妇人的喊声,急忙跑到厅里,看到正在哭泣的孩子后,一把握住孩子滚烫的手,转身对妇人说:“你把壮儿怎么弄哭了?”又对李水根说:“壮儿烧的厉害,快帮他退烧。”李水根安抚好妇人,然后握着慧兰的手说:“他不是壮儿,壮儿在部队好好的。”慧兰眨了眨眼,泪水掉了下来:“我的壮儿小时候爱发烧,他在部队不会生病吧?”
村口晒谷场上,两个男孩扭打在一起。慧兰路过,一眼就盯住那个眉眼有些像大壮的男孩,猛地冲过去把他护在身后,对着另一个男孩,张开双臂喊着:“不许打我儿子,要打就打我。”李水根赶过来,只见慧兰紧紧抱住那男孩,手轻轻拍着他的后背说:“壮儿不怕,妈在这儿,没人能欺负你。”她的声音温柔的能滴出水来。待男孩的母亲来接他时,李水根把慧兰拉回家,临走时,慧兰还转过身对那位男孩念叨:“下次不能打我儿子了,要不然我就找你们学校评理。”
又一年征兵,村里敲锣打鼓送一名小伙子参军。听到锣鼓声后,慧兰似乎想到了什么,猛地站起来,眼神里满是慌乱。她转身冲进屋里,从米缸中间摸出几个鸡蛋,揣进怀里,光着脚丫就往村口跑,她跌跌撞撞地赶上参军小伙子,把鸡蛋往小伙子口袋里塞:“状儿,拿着路上吃,冬天的棉袄缝好后再寄给你。”“大婶,我不是大壮,我到部队会像大壮那样好好干,你要保重身体。”小伙子知道慧兰失忆,安慰地说道。慧兰定了定神,看了一下小伙子说:“你不是壮儿?不打紧,当兵的都像我壮儿。一人在外,送几个鸡蛋给你,吃了保平安。”小伙子不忍伤了慧兰的心,就把鸡蛋悄悄地塞到刚追上慧兰的李水根手上:“大叔,生鸡蛋揣在兜里会弄破了,你拿回去煮熟了,给大婶补身体吧”。小伙子上车已离村远去,慧兰还眼眶红红地望着他的背影。
村里的钱杏花与大壮一起长大,两人青梅竹马。水根夫妻俩曾到杏花家提亲,杏花父亲不同意,嫌弃水根家穷,两人的事就搁下了。有一天慧兰在路上遇到杏花,眼神亮的惊人,立即冲过去,抓住她的手往家里拽:“杏花,嫁给我家壮儿吧,现在你们就入洞房。”“婶子,大壮在部队呢,等他退伍后再说吧。”杏花轻轻拿开慧兰的手说。“壮儿在家,你去家里穿新娘服。”慧兰说着又拉着杏花往家里走。“慧兰,你整天痴痴呆呆的,为你儿子娶媳妇就不痴了?该不是装的吧?走开,你家那么穷,还想娶我女儿。”杏花的父亲赶过来,一把推开慧兰,拉着女儿就离开:“以后少跟他们家的人来往,再整出什么幺蛾子出来,你如何嫁人?”被推倒在地的慧兰,艰难地坐起来,举着被磕出血的手说:“杏花,壮儿会有出息的,你答应嫁给壮儿吧。”直到杏花的身影消失,慧兰还不停地唸着:“杏花是我儿媳妇,杏花是我儿媳妇。”
慧兰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日复一日地躬着背来回在村口、樟树下、学校操场、晒谷场等有大壮足迹的地方走来走去。听医生说,走路对防止痴呆症患者身体机能退化有好处,李水根就每天距离不远地暗中跟着慧兰,保证她活动身体时不摔倒、不走失。有一天,李水根去赶墟,把慧兰托付给邻居照看,邻居一不留神就把慧兰弄丢了。晚饭前,隔壁村一位远房亲戚才把慧兰送回来。此后,李水根便做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慧兰的姓名和住址,挂在她的脖子上。李水根也寸步不离的看护着慧兰。
“李水根,电报。”正在熬药给慧兰喝的水根,听到门外传来了邮递员的声音,他心里一沉:“怎么会有电报?该不是大壮出事了?”急忙接过电报一看,上面写着:“妈病重了?我训练时感到心绞痛,检查又没事,想是母子连心的感应”。李水根想了又想,怎么也想不起有能让儿子千里之外感应到母亲病重的突发事件。突然,李水根想到一件事,前几天慧兰从屋里翻出了早已做好的大棉袄,手里拿着针线去缝袖口,嘴里低语到:“差几针壮儿就有棉袄穿了。”“唉呀。”慧兰突然叫了一声。“怎么啦?”李水根问道。“没事,没事。”慧兰一边说,一边用嘴吸着指尖上的血。水根一看是针扎着手,便说:“这件大棉袄是你去年刚做好的,壮儿穿了几天就去当兵了,还是崭新的,没有破,不要缝啦。”“你说什么,状儿不是在县城读高中吗?怎么去当兵了?”慧兰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想到这,李水根请邻居去镇上帮他发一封电报给大壮:“没事,详情见信。”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初秋的一场洪水,让离村不远的河水长了许多,下了几天的雨,天空终于放晴。李水根聚精会神地给村民看了大半响午的病,转身一看,慧兰不见了,吓得他满村去找,结果连个人影也没看见。他脑子“嗡”的一下,预感慧兰出事了,到底慧兰会去哪里?水根突然想到大壮小时候常去河边玩耍,她肯定是去河边找大壮了。他飞快地往河边跑去,只见不远处,慧兰一把抓住即将掉进河里的男孩喊到:“壮儿,发大水了,你还跑来玩。”痴呆的人力气很大,她一把将小男孩拽到河边,脱离了危险,自己却被河石绊倒,重重的摔在河里,后脑勺碰到一块尖石头,瞬间晕了过去。
李水根见小孩没事,急忙把慧兰背回家,从此慧兰再也没能下床,她的病情愈发严重,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昏迷状态,偶尔醒来,嘴里反复念叨的都是大壮的名字。“壮儿别爬树,小心摔下来。”“壮儿,放学早点回家,妈给你煮鸡蛋吃。”见她想儿子,水根就把磨的边缘起了毛的大壮开车的照片拿给她看,慧兰看了几眼,便把照片放在胸口,慢慢地睡着了。
有一天,李水根收到大壮的来信,信中说,他要去执行一项紧急任务,半个月才能回到原部队,信封里还夹了一枚大壮立三等功的徽章。当时慧兰已处于弥留之际,水根赶紧把军功章捧到他眼前,呼喊道:“慧兰,壮儿立功啦,为你争了光,这是壮儿的军功章,你快醒醒看看吧。”慧兰已无力睁眼,只是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右手五指轻轻动了一下,水根赶紧把军功章塞到慧兰的右手掌上,慧兰似乎下意识的摸了一下,便安详离世了。
或许是苍天被慧兰母子深情所感动,慧兰去世那天,大壮正好执行完任务回到部队。接到“母逝,速归”的电报后,他坐了几天的车赶了回来,一到家,行李往地上一扔,扑通一声,跪在母亲的遗体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他真没想到,送自己参军时母亲的身体还无大恙,一年后,母子俩却是阴阳相隔。李水根把他参军后慧兰思念儿子的事一一告诉了他,随后从房间拿出一封慧兰未失忆时口述的信递给他:
“壮儿,当你收到这封信时,妈妈可能什么也记不得了,也可能不在世上了。你不要太难过,就当是妈累了在长睡。你在部队要注意身体,要听上级的话,多干活,多学本事。看到你开车的照片我很高兴,每天我都看几遍。你退伍回来后,挣到钱就买一台拖拉机过日子,没钱也不打紧,还有爸教你的看病手艺,也能生活下去。你要孝敬父亲,他这大半辈子很辛苦,你弟弟还小,要替妈妈照顾好他。妈妈是个没文化的人,只能从小事上帮帮你,但妈已经尽力了。妈最大的心愿是看到你娶媳妇生儿育女,最大的遗憾是看不到这一天了。杏花是个好姑娘,但婚姻看缘分。我当姑娘时,你外婆告诉我,哪天碰上意中人,就与他各扛一块石磨跑到平缓的山坡上,俩人同时把石磨滚下山,如果两块石磨能靠在一起就有缘分,你不妨试试?假如有来生,我们还做母子,下一辈子我一定注意身体,不让你们操心。房间柜子里放着两件棉袄,等你退伍回村时穿。”
看完信后,大壮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失声痛哭,泪如泉涌,以往母亲爱子、救子、教子的情景历历在目:
有一天,慧兰带大壮上山砍柴,大壮不小心被毒蛇咬了。慧兰见状,立马扔下柴刀,用嘴吸出他大腿上的毒血,然后嚼烂草药敷在伤口上。大壮能站起来了,但慧兰的嘴却肿得老高。慧兰把剩下的药渣涂在嘴唇上,看上去像长了胡子。一起去砍柴的村民见了,想笑又笑不出来,大壮心疼地掉了眼泪。
还有一次,大壮不慎掉进粪池,旁边只有几个路过的村妇,她们慌了手脚,就会喊救人,不懂得如何救人。慧兰听到声音赶到现场,一看是大壮,二话没说就跳进粪池里,把大壮拖了上来。粪池的赃物呛的大壮窒息,脸色发青,慧兰赶紧用嘴把大壮口中的脏物吸出来。大壮醒来时说:“妈,您又救了我。”“你太不小心了,怎么会掉到粪坑里?我再来晚一点你就永远见不到妈了。”慧兰擦着大壮身上的污水说。
大壮小时侯常与小伙伴爬树,掏鸟蛋,偷着跑到河里游泳。他刚学爬树时,几次从树上掉下来,再也不敢上树了。慧兰知道此事后,把大壮拉到树下说:“状儿,男子汉碰到困难不能后退,你今天必须学会爬树,不然村里人都会笑你胆小鬼。”说完,他叫一位大男孩示范给大壮看,直到大壮学会爬树才回家.....
李水根心情沉痛地说:“状儿,不要再哭了,让你妈安心走吧,明天你的假期就到了,抓紧把你妈的后事处理完。”
大壮听后,收起泪水,再次向母亲遗体磕了三个响头说:“妈,请您放心,儿子一定会遵照您的嘱咐,您安息吧。”说完,父子三人按照家乡的风俗埋葬了慧兰。
第二天大壮就要归队了,村民都到大樟树下送行。大壮的小学老师拉着他的手说:“你是第一个走出村庄的年轻人。你妈没有白爱你,在部队不到一年你就立了功。回部队后要继续好好学文化,学本事,努力工作,当一名合格的军人。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你母亲痴爱儿子的深情,是任何文学作品都写不出来的。我会向孩子们讲述你母亲感人的故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母爱。”村里的伯伯伯母、叔叔婶婶也围过来对大壮说:“你放心回部队吧,我们会照顾好你父亲和你弟弟。”听了老师和村里长者的话,大壮感动的热泪盈眶:“谢谢大家,我绝不辜负长辈和老师的期望,在部队一定好好工作。”
说完,大壮便与父亲、亲友以及相送的老师乡亲一一握手。他下意识地寻找着母亲熟悉的身影,一想母亲已不在了,顿时两眼泛红。当目睹大娘大婶挥手的情景时,他看到的仿佛是母亲的化身。大壮知道不能再寒暄了,否则,就迈不开不舍的脚步了。他毅然转身踏上了赶回部队的路程。
大壮不知,杏花此时也赶来了,正远远地目送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