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寿辉为阳光学院2025 级法学新生授课

武歌
10 月 17 日上午,阳光学院滨海校区迎来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温度的法治启蒙课。法学专家、福建省高级法院原一级巡视员、执行局原局长许寿辉,以 “为法律职业梦想安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 关于法律职业素养自觉养成的若干问题” 为主题,为该校 2025 级法学新生授课,旨在帮助新生筑牢法治信仰、明确职业方向,引导他们站在文明、历史与人生的高度思考 “如何成为合格法律人”。
 
 
作为阳光学院法学院客座教授,许寿辉拥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与深厚的法治理论素养。他从基层法院法警起步,历任建阳法院副院长、建瓯法院院长、南平中院副院长、省高院审判监督庭庭长等职,是福建省首届高层次法律专门人才、全省法院首届审判专门人才。其主审的多起案件获评 “推进中国法治进程十大影响性案例”,撰写的法律文书入选 “中国法院首届百篇优秀文书”;同时,他还担任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省教育工委(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座教授,多次在国家法官学院、省(市)委党校及多所法学院校开展专题讲座,在《人民司法》等国家级法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连续十三次在全省、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获奖,更有近百篇散文刊发于《人民日报》等媒体,出版著作《法海拾贝》。
 
 
讲座中,许寿辉围绕 “法律人职业素养养成” 核心,从四个维度展开分享,为新生搭建起法治认知与职业成长的框架。
——在 “拓视野” 层面,他从文明源头切入,剖析中西方法治文化差异,指出西方法治 “权力制衡” 与中国法治 “德法共治” 的不同特点。他强调,法治建设不能走 “拿来主义”,新生既要借鉴西方优秀法治成果,更要坚守中国文化根基,在对比与思考中树立法治文化自信,以宽广视野看待法治事业发展。
 
 
——在“练思维” 环节,许寿辉直面 “法律人需要怎样的看家本领” 这一问题,提炼出 “权利义务平衡”“程序正义优先”“合法性至上” 三大核心职业思维,并结合自身经办的真实案例展开解读。他特别强调 “理性之眼” 的重要性,寄语新生未来在法律工作中,要用严谨的专业逻辑穿透复杂事实,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扎实培养职业思维能力。
——谈及 “育温度”,许寿辉提出 “法律的底色是人性” 的观点。他通过重大案件的审判历程,展现司法者在法律规定、法理逻辑与社情民意之间的智慧权衡,告诉新生: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未来作为法律人,既要具备精湛专业能力,更要心怀悲悯、涵养人文关怀,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个人,成为 “有温度的正义守护者”。
 
 
 ——在 “明方向”方面,针对新生普遍关注的成长困惑,许寿辉送上三句恳切寄语:读书要 “读出趣味”,打破专业知识壁垒,避免 “专业茧房”;职业要 “敢闯敢为”,主动到司法一线实践中锤炼本领;初心要 “一以贯之”,用一生坚守与践行正义的重量。他明确,广泛阅读积累、一线实践历练、坚守法治初心,是法律人筑牢成长根基的关键。
 
 
讲座尾声,许寿辉以诗作《自嘲》与新生共勉,字里行间满是对法治事业的赤诚,以及对青年法律人的殷切期望。此次法治启蒙课,不仅为阳光学院 2025 级法学新生带来了专业知识与职业指引,更唤醒了他们对法治理想的坚守。新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起点,在未来的学习与成长中,以专业为骨、以情怀为魂,努力成长为能照亮法治之路的 “追光者”。
(图文资料由阳光学院法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