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品牌杂志社记者 陈兆富  通讯员 王晓连
 
近年来,邵武市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试点县,持续深化实施“五联五化”机制,打造了山区城市基层党建的“铁城样板”。为此,海峡品牌杂志社记者专访了邵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严军。
严军介绍,邵武市坚持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用更开阔的视野谋划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在城市发展和基层治理中嵌入“红色芯”,以党建引领、带动、主导基层治理,凝聚全民力量,初步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贤金(右一),南平市委组织部长林旭阳(左三)、邵武市委书记何光松(左四)等到邵武西门社区调研基层党建阵地建设。
 
     一、上下联接,推进组织架构立体化。邵武市坚持以上带下,构建市、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改变过去街道社区“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一是做大平台。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市委“一线指挥部”平台作用,市委书记带头深入街道、社区调研,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问题。在街道,统一由市委常委担任挂点领导和联席会议召集人,提升对各条块、驻区单位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的统筹协调力度,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谋划、听取汇报、督促落实。2017年试点工作以来,共召开51场街道党建联席会,解决了72个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有效破解了“小马拉大车”难题。二是做强街道。突出街道党组织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作用,抓住机构改革契机,重新制定“三定”方案,建立“5+1”模式,将街道10余个党政内设机构整合为综合事务、基层党建等5个行政办公室;将5个事业单位整合为1个“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为街道明责赋权、扩能减负。整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部门队伍,在街道建立“城市管理和执法中队”,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三是做优社区。全面推进党建网格化建设,完善“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网格体系,着力构建“党支部进小区、党小组进楼栋、党员进网格”的党建新格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组建142个临时党支部,以社区“大党委”为主导,以小区“党支部”为支撑,以楼栋“党小组”为基础,实施街道领导分包社区、社区党员干部分包到小区、楼道长分包楼栋的责任体系,有效保证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无缝隙落实。
 
邵武市组织部部长严军在通泰办事处讲党课。
 
     二、城乡联管,推进教育管理常态化。将农村流入城区党员纳入社区管理监督范畴,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一是“党员驿站”集中管。组建邵武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设立“0599-6612371”热线,为农村进城党员提供思想教育、政策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步建立乡镇“党群驿站”城区分站,如肖家坊镇投入20多万元在城区设立“党群驿站”,和平镇在城区设立“党员联络站”,运用微信公众号、“我是党员”APP等多种形式开展组织生活。二是“双向管理”常态促。坚持每周五机关党组织到共驻共建社区报到机制,建立在职党员、农村进城党员“组织+居住”双向管理制度,实行“双向管理”服务模式。三是“横向协作”聚力抓。充分利用市委党校教育设施、教学资源,先后为农村进城党员开展了57次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法律咨询、信访维权等教育服务。
 
党员网络化管理示意图。
 
     三、队伍联抓,推进力量凝聚多样化。采取“内育外引”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一批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是选优配强“正规军”。注重增强社区“核心力量”,新一届社区班子呈现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特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市先后集中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务业务、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和社区党群工作者培训班3期186人,开设各类比武竞赛16场次,评选表彰9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名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二是重心下移“生力军”。发挥机关党员素质高、懂政策优势,选聘3名专职党建组织员,负责指导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派驻161名在职党员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小区党支部书记。在疫情防控中,注重发挥在职党员“生力军”作用,推动404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力量下沉社区、企业,“点对点”精准帮扶,谋思路、选路子、促发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三是内引外联“志愿者”。扶持黄峭联谊会、江西商会等一批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培育小白杨社工、春暖社工、铁城爱心公社等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成立“红色业委会”、健康暖心队、“公益暑托帮帮团”“金牌调解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在疫情防控中,全市有426支党员先锋队、233个党员先锋岗,760多支群众志愿者队伍7340多人参与宣传排查、小区卡口、巡逻劝返等,101个“两新组织”勇担社会责任,捐献口罩9.8万个,捐资捐物900多万元,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添砖加瓦。
四、服务联动,推进社会治理多元化。注重发挥各层级各部门治理能动性,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基层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搭建平台解民忧。持续深化“民生110”社区网格化服务机制,投入800多万元对服务中心设备和功能进行升级改造,“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号码服务”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受理民生事项3.5万余次。实行小区网格管理,建立“支部书记+楼道长”“楼道长+居民”双向沟通平台,结合“红黄蓝”色块预警管理机制,第一时间共享公示摸排信息。如通泰街道在辖区小区安装电子二维码进出系统,增设人脸识别、人员门禁卡、车辆识别、智慧广播等电子设备,全面提升社区、小区治理综合能力。二是分类治理固根基。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将社区分为居住型、商业型、城乡结合型、新城区型、复合型等类型进行治理;三是结对共建促和谐。街道、社区每季度召集共驻共建、辖区单位参与党建联席会,社区、共驻共建单位互相提供需求和服务“双向清单”,构建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百姓“评单”的“四单模式”。2019年召开了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148次,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411个,完成10余万工时社区服务,变街道社区“独唱”为多部门“合唱”。
五、保障联手,推进工作基础坚实化。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对社区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激发社区党组织内在活力,打造团结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强堡垒”。一是强化机制推动。理清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纳入各单位党建目标责任制和全市绩效考评、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党建工作。用好全市干部职工岗位绩效考评“利器”,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与干部职工待遇直接挂钩。强化经费保障,市财政按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予以保障,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予以补助。二是强化阵地带动。统筹财政、住建、发改等部门资源,大力推动城区、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红色阵地”。2017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1.3亿元资金用于社区活动场所、老旧小区、街巷等改造。月山关社区近年来通过导入各方力量,对社区进行综合整治,使居民幸福指数极大增强。三是强化激励促动。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和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健全和完善社区主干工资待遇体系。畅通优秀社区(村)主干考录街道(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干部或提任进入街道(乡镇)班子成员通道,2017年以来,先后有10名社区主干招录(聘)为机关公务员、事业干部。在今年疫情防控中,对1名表现突出的城市基层党建联动单位干部提拔使用,表彰奖励先进个人3名,一线入党1名,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2名,有效激励了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干事热情。

时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