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16:23 |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厦门4月8日电 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45批指导性案例(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全国共有6个案例入选。其中,由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沧法院)报送的《厦门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与福建某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财产保全扣划实施案》被编号为第254号指导性案例。

据悉,本次海沧法院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由该院两名法官共同承办并编写而成,是自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制度建立以来,厦门法院入选的第一例指导性案例和福建省第3例入选案例,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中基层法院指导性案例。同时,作为全国首批执行实施指导性案例之一,其还是全省首例入选的执行指导性案例。

“这是一起法院采取执行立案前保全扣划措施顺利执结的案例。”工作人员介绍,该案例对执行立案前保全扣划措施予以确认,明确了具体适用条件;同时明确,被保全人向法院申请采取该措施全额清偿债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向被保全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彰显出海沧法院在严格依法推进执行工作的同时,贯彻规范文明执行的工作理念,兼顾执行的“力度”与“温度”,不仅有效保障了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也避免给自动履行的债务人的征信带来不利影响。

该案例缘起于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去年7月,海沧法院针对厦门某健康公司的申请,裁定保全福建某体育公司价值27万余元的财产(其中19万余元为银行账户资金);当年10月,在海沧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福建某体育公司向厦门某健康管理公司支付7.5万元款项,随后提交书面申请,表示愿意主动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付款义务,并以保全账户资金足以履行债务且无其他周转资金为由,请求海沧法院直接扣划其保全账户内的资金用于清偿案涉债务。

对于这一履行方式,厦门某健康公司无异议,且法院查明,福建某体育公司无其他涉及诉讼和执行的案件,其保全扣划申请不存在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情形。因此,海沧法院依法准许福建某体育公司的申请,并作出扣划裁定……最终,海沧法院通过执行保全案件对福建某体育公司被保全账户实施扣划,将全部款项发放给厦门某健康公司,并向福建某体育公司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

“收到双方书面扣划申请后,立即启动执保扣划措施,从当事人提出申请到完成保全扣划仅用时5天。”海沧法院执行局法官介绍,近年来,为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并避免愿意主动清偿债务的债务人信用受损,该院积极探索“以保代执”措施,即对于被保全的款项,法院在作出生效裁判后、立案执行前根据申请依法对该款项作出扣划裁定,“执保扣划在正式执行立案前操作,债务人可在不产生执行成本和不影响信用的情况下履行债务,同时也能迅速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执保扣划比传统扣划方式节省时间至少40天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执行实践中采取执保扣划的方式,现已成为海沧法院的一项常规措施并取得良好成效——自2024年10月该院出台执前保全扣划指引以来,已促成案件和解21件,扣划保全案款逾350万元,为当事人节约执行费用18.5万余元,据此发放《债务人自动履行证明》16人次。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关乎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兑现,关乎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海沧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执行工作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实现胜诉当事人权益的手段。一直以来,聚焦破解执行难问题,海沧法院通过加大执行力度,依法惩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提高执行质效,积极推动将胜诉当事人“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并不断细化人民法院规范文明执行工作理念和方法,因案制宜、因地制宜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机制,以有效推动执行工作开展,进而服务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建设,“此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是海沧法院深化案例指导工作结出硕果的体现,今后将深耕执行沃土,让更多‘福建经验’走出基层、服务全国,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基层智慧。”(余乃鎏 范凌霄 蒋紫薇)

法治天地